虚铃尺八

虚空尺八研究会,尺八演出,教学,乐器制作

如何挑选一支好箫?

选箫与保养

一 竹材选择

洞箫的竹材与音色有相当关系,一般选择成熟够老的竹材为佳,至于竹材种类或木製,也有所差异,以竹製箫主要在于竹子在自然上已经形成自然中空内径,而且其纹路为直条纤维,由吹口贯穿至箫头根部,对箫声而言,对其物理震动共鸣条件,是有利的。笔者实验过乌木檀木製成箫,音色上虽也结实,但感觉透明度不如竹箫。

(上图:玉屏古箫  清朝 民国遗物)

(上图:近代传统6孔紫竹 洞箫)


竹子本身密度与生长年份有关,因为竹子一出生就那麽大,大竹的笋子出土就是那麽大,年份只是增长密度,不会扩大直径,因此要看竹子多少年份可以从其颗粒密度来看,另外从其质量与外表也可以了解,密度越高缩水越少,比重也会较高,太年轻的竹子,晾乾后表皮会皱皱的痕迹,就是缩水。另外与竹子种类也有关,孟宗竹的比重密度也比桂竹低,孟宗竹即使够老,依然皱皱外表。

竹材以自然为佳,很多乐器商为了美观或掩饰接合竹节,都去皮上漆,个人认为很可惜,竹子本身外层是最坚硬的一层(密度以外层最高,越靠内径越低,最内径一层保护层也坚硬,然后是竹膜),而且有一层自然蜡油质,尤其经过烘烤后,其油脂出表更是有如一层保护膜。自然竹材除了有不需样漆的自然保护外,还有其自然风格之美,支支不同。

在质地厚薄上各有特色,以厚者可塑性高,音色相对厚实,但是新箫启用,以略薄者音量共鸣大,但穿透力以厚者为强,太过厚,或以补土变厚也不佳,箫声共振响应差,箫音也会失色。乐器越常用,经过时日吹奏的箫,其箫音与灵敏度都会更佳。

二 音色与音准

除了竹材特色外,影响音色的还有吹口方式与洞箫内径,吹口方式影响高音谐波的气声大小,内径影响箫声共鸣效果,虽然一样的音高箫声,不同内径会出现不同效果。

略大直径的箫声听起来箫声会浓厚些,但不利于高音的吹奏,两个条件是互有优缺的,因此需要拿捏内径尺寸与适合的筒音音高,取其最佳点。

在选箫时对音准的测试,有绝对音高、相对音高与及八度关系,绝对音高是基音频率,是否在音律的标准上,相对音高是每个音孔的自然音阶是否合乎律制。八度关系是同一音孔变化八度时是否是倍频。这三个条件都很好以后,可以检测一下超高音是否能吹到所要的音高。

口风角度与洞箫音准有相当关系,往往因人习惯而异,部分还需因为吹奏者的不同,需要调整箫的音孔或吹口,以配合其口风习惯。也有因为选箫才发现自己口风不正确,而调整自己习惯的。

三 保养与调整

日本的皇室文物收集库正仓院还留有唐朝尺八箫(与南管洞箫雷同,只是吹口不同)。可见箫是可以保存久远的。洞箫的保养有几点注意的地方。

防止龟裂

最常见问题就是龟裂,因为温湿度的关系,竹子容易龟裂,尤其无表层的洞箫。龟裂的原因多半是竹子内壁与外表的张力不同,主要是吹奏时的湿气,让内壁膨胀,没有外表的内缩力就容易裂开,尤其冬天内湿外乾,内外温差大时。

防止方法主要在于内壁的保护,一段时间对于内壁表面通以植物油,以茶油,或樟脑油,些许沾于通管布上,然后通管,吹奏后也随时以乾布通管,就是不让水分渗透累积于管壁之中,若是箫已经去皮上漆,除了上述外,随时注意外漆是否脱落,儘速补漆,以维持管表结合力。

管内以油质保护主要是隔离吹奏时的水蒸气,若吹箫是以腹式呼吸,吹气是热气,含有水气很高,尤其冬天时,因此管壁的水分会很多,以此隔离水气,以避免吸收入管壁而造成张力变化而龟裂。

笔者亲身经验,经过上述处理,即使韩国、加拿大零下温度环境、美国沙漠乾燥环境吹奏,也不曾发生龟裂现象。

 

灵敏度

灵敏度这名词用得很广泛,在电子设备上尤其是重要的性能规格,灵敏度高,可以表现比较细微的部分。例如麦克风或早期的唱针,好的元件它的灵敏度是可以平坦宽频的高灵敏度,因此能传递高传真的细节。一支录音室用麦克风,造价数十万是很平常,就讲究那细微的收录再现性。


箫有其灵敏度问题,吹奏的人(口风掌握)也有灵敏度功夫


箫的灵敏度关系有以下几点:

1入气角度、吹口深浅、幅度(大小),还有下额角度,构成吹奏口风的流畅性与变化操控性的方便与否,都会关系到吹奏的灵敏度。


2共鸣特性。每一音孔一致角度的重叠特性是一个很关键的吹奏流畅度关键,高低音转换汇显得容易而滑顺。尤其是能一致角度深叠的共鸣特性,会使箫显得能细腻操作与层次变化直线性。反之若共鸣特性不够完美,会让箫声在旋律变化音高时,不够滑顺,增加吹奏的困难度,会让吹奏失去信心,吹箫之趣也减低。


3通透性。箫声与箫材的共振传导特性,会使吹奏灵敏度提高,细微的箫声显示明澈清晰,不会浑滞木纳。带有点甜味(细微高谐波)就是通透度的明显现象。


人的灵敏度

提到人的灵敏度是两片唇的开拓功夫,从吹箫的历的累积,让双唇的操控性更精密细微。还有一把良器也会有助于灵敏度的开拓,那是操控与被操控原件间的宽容度加宽了,让学习过程受引导。另外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每次吹箫,都讲究箫声的纯淨度(不带杂音),每次都累进唇控功夫,到达想变化大小声在轻易之间,想变化叠音浓度也在轻易之间,这就是到达了高灵敏度的吹箫口风。


再提一点手指的灵敏度,吹箫的最大魅力除了箫音外,还有指头直接接触音孔,操控音孔的灵敏度与微变功夫,这是西洋乐器间接按孔所无法到达的类比线性特性,练就瞬间灵活的按指,尤其领音与叠音,似开未开,似洞未动的灵动,是箫声的颗粒显现特性,值得平常(不吹箫)练就每个手指的独立灵活性,然后应用于音符的微动中。


练就音符的微动,一开始会不够自然或花俏感,那是一个过程,渐渐到变化于吹气之前,息气之后,那微妙的时间关系掌握。箫声的颗粒,还有息气后的残响(腔管内馀韵)这都是属于非常细微的细节,箫曲缺它就不够味,”远听笛子近听箫”箫声可以近听,就是听其细微韵味。例如[平沙落雁]尾段中,双指颤音,持续直到音息后一段时间,这效果有如听到落雁再起飞,如如此细微处理手法,都在指与息的灵敏功夫上,这是我们值得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