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铃尺八 虚空尺八研究会,尺八演出,教学,乐器制作

SHAKUHACHI(尺八)

 

SHAKUHACHI

一、尺八

尺八因箫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最早见于《旧唐书•吕才传》:吕才“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辞海》曰:“尺八,亦称‘箫管’、 ‘竖管’。古管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以后即不使用。约在七到八世纪时传到日本。现仍流行于日本的尺八,称‘普化尺八’,形制长短不一,仅有五孔,前四后一,无膜孔。”

尺八的选材和制作十分考究,多采用石竹、观音竹和茉莉花竹,从齐土的地方切下,将竹节挖通,无底,管体长一尺八寸,上端内径六分。吹口多做成斜面月牙形,正面开5个按孔,背面开1个按孔,吹口和正面音孔间设有膜孔。
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与箫相似,但音量较箫大。发声原理也是通过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由于嘴唇在吹口的角度和吹气的力度不同,以及手指按孔的变化,而使发出的音响和音高有别。尺八的音色圆润、柔美、深沉而含蓄,并略带凄凉之感。

 

二、 尺八的历史渊源

尺八在中国

在东汉时期,竖篴已流传于民间。到了隋代,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至唐则大盛,广泛用于宫廷乐舞。唐代吕才善制此器。《新唐书•吕才传》:“贞观(627—649)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唐尺八(图片)

 

宋代尺八,又称箫管,陈旸《乐书》有所记述。沈括《梦溪笔谈》载:“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从传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来看,它与箫相近,但管身短而粗。后来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尺八的地位,尺八渐少使用。

尺八传入日本以后不久,就在中国本土被遗忘甚至绝迹了,然而经日本僧侣和民间艺人传习700年后,现在尺八已经成为日本最普遍的民族乐器,目前这个小小岛国有6万多人吹尺八,而在尺八的故乡——拥有十几亿人的中国大陆吹尺八者却座不满两桌,这个比例似乎太悬殊了。

上个世纪末,日本尺八界大师们相继来中国寻根问祖,并义务教授尺八演奏和制作,然而由于尺八选材和制作工序极为考究,所以价格十分昂贵,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普通尺八卖到数千甚至上万人民币,对于中国人来说即使有心继承和复兴尺八道,也不堪承受价格如此高昂的尺八。中国笛箫制作师们也曾想自制尺八,但难于找到适于制作的竹材,而且尺八对内径的变化要求极严,在自然生长的竹管上填补挖切的工艺难于掌握,以至尺八迟迟不能推广开来。

尺八在海外的传播

隋唐之际,日本曾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来中国,许多中国乐器,流传东瀛。
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在也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只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曾复制刻雕尺八一件。

 

据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研究馆员孙以诚考证,尺八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绝迹。
镰仓时代,日本僧人心地觉心入宋参禅,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从无门慧开习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会吹奏尺八的技艺。心地觉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师,因此,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建长六年(1254年)觉心回国后,将尺八传给了日本人寄竹及张参的徒弟四居士。寄竹以下的第五代是僧“虚无”。他开始规定了衣服规格,制出天盖(僧帽)、挂络(短袈裟)、副子等。虚无是楠正成之孙,避世为僧,吹箫流浪四方。此后,流浪之徒往往皈依此宗,建寺院,分派别,逐渐兴盛,形成普化宗。普化宗主张垄断使用尺八,将尺八作为托钵的工具,一种法器(不当作乐器)。他们将吹奏作为法事的一环,是禅的手段,把吹奏本身当作一种禅,所以称为吹禅,结果就变成了尺八的独奏或合奏,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冥想的氛围,因而又称“普化尺八”或“虚无尺八”。到了德川时代为了收容各地的浮浪武士,普化宗被政府利用,当作“勇士浪人之隐家,武人修行之宗门”。禁止非武士加入此宗,严格衣服之制,允许本宗的人携带木刀、护身剑,而禁止宗外之人持箫。其时,幕府常以彼等作侦探,给予种种特权,由是权势日张,弊端迭起,德川中期以后复衍生诸多流派,弊害更甚。因此到了明治四年(1871年),普化宗被明治维新政府废止了。这时尺八面临存亡的危机,在荒木古童等当时琴古派倡导者的尽力保护下,使之脱离普化宗,被承认作为乐器而存在,更注重尺八与其它乐器(筝、三味线)的合奏,以东京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得到了普及,并形成了琴古、都山、上田、竹保四大流派。明治以后的近代尺八被广泛运用与民谣、现代歌谣、通俗音乐、电影音乐及新日本音乐等领域,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也出现了能吹奏半音阶的多孔尺八(因篇幅所限,关于尺八在日本的发展史,本文不详述)。

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传 于民间。日本现在使用的尺八就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不限长短,一般多为3节、 5孔(前4后1)、不设膜孔。它是日本民间主要的吹奏乐器,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还经常与筝和三味线一起合奏,甚至还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电子风琴等合作。

日本尺八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时期是在镰仓时代与南宋的文化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以佛教文化为载体的,也可以说尺八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
时至今日,尺八已成为日本广为流行的民族乐器了,这实在令我们中国人惭愧!如今尺八的故乡除在福建南音中尚存尺八的遗制外,几乎在民族乐器的百花园中销声匿迹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尺八在宋代以后就消失了?为什么尺八不能像笛子一样在中国流传下来?这又是另一个难解之题,期待于有识之士研究、探讨。

 

三、明暗对山流

明暗流是原始自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尺八修行流派,其由来是临济宗的偈语:明头来也,明头打﹔暗头来也,打四方...
日本高僧心地觉心入宋求学佛法,禅修之余,向其师同门中弟子张参学得祖传的尺八吹奏和制作技艺。后来,他将尺八带回日本,建兴国寺,立普化宗。

在日本,尺八也曾面临存亡危机,但在荒木古童等极力保护下,使之脱离普化宗,被承认作为乐器而保存下来,并形成各种流派,其中明暗对山流直接继承了普化尺八的遗风。

明暗对山流是维持古风的流派,注重对曲目意境的表现。明暗流最重要的吹奏意义是修心养性,力求通过吹奏求得身心的河蟹和平静。因此风格质朴天成,不卖弄技巧,演奏者需全心投入,专注如一。

明暗流尺八的口径较其它流派大很多,吹奏难度较大,需要较深的功力。明暗流尺八的另一特色是保持竹材自然内径,稍作调整,不做“补土”的处理,以维持竹质音色,因此圆润不刺耳,音频接近人声,为我们听觉范围中最感舒适的波段,特别容易让人心放松。

 

四、冢本先生

冢本平八郎,号“松韵”,亦称“竹仙”,是普化尺八明暗对山流第三代传人冢本竹甫的长子,六岁起正式随父学习尺八,并开始帮助父亲制作尺八。现为明暗对山流四世传人,普化正宗总本山虚灵山明暗寺导主。同时也是中国笛艺大师赵松庭的唯一日本入室弟子。

冢本先生长期致力于尺八的教学和推广,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坚持每年自费往返于中日两国间,义务向中国弟子传授尺八吹奏和制作技艺,为尺八回归祖庭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尺八乐的代表性曲目

  用于宗教仪礼中的《虚空铃慕》、《真虚空》、《钵返》等
  以艺术追求为目标的《鹿之远音》、《鹤伏窝》、《黄昏曲》、《三谷菅垣》等
民谣曲《割干切歌》、《江差追分》等等
 

2019-07-16 | 发布:中国尺八 | 分类:尺八历史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