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材料尺八音色好?
共鸣类的乐器,大多数需要两种不同密度的材料去支撑不同的音区的音色。吉它如此,中国的古琴也是一样。古琴的上面板用桐、杉等木材,底板用梓木等。竹尺八由竹材外层竹青层(密度大约在1.1-1.3左右)和竹黄层(密度大约在0.6-0.9左右)组成,有不是非常明显的密度分层,刚好符合由几种不同密度材料组成这个规律。再有,竹材的竹青层纤维相对细一些,竹黄层纤维度相对粗一些,竹青层主要支撑尺八的甲音区的音色,相对细腻的竹青层支撑的尺八甲音音色,相对来说音色也会细腻一些。
竹管的音色相对来说细腻些。但也不是绝对,跟选材和补土也有很大的关系。尺八的选材,相对来说,短管选密度稍小些的竹材。长管选密度稍大些的竹材。
另外,如果补土层过厚,尺八的音色也会有点闷,音色不够细腻、通透。再有补土层砥石粉和漆的比例也很关键,砥石粉多,漆相对少一些,音色会相好好一些,但这样的补土层由于漆少,吸附性差,多年后容易脱落。砥石粉少,漆多一些,相对吸附性好一些,但音色会有点硬。补土层跟长短管也有关系,相对来说,长管可以砥石粉少一些,漆相对多一些。
合竹,大多数只是把竹材开成片,不按密度大小随意粘接而成,实际上这样的材料音色和天然竹材的音色还是有区别的。还有一种重竹,用高温、高压把竹材压在一起,密度一般在1.05左右,这种材料的音色,有些过硬。
枫木材料,共鸣也是非常不错的。甲音甜美。音色厚实上面逊色些。
红木材料(密度0.85-0.95之间的材料)音色比较接近竹管,乙音仔细听和竹管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但甲音的细腻上逊色于竹管。但红木管吹奏半年后,甲音的音色有很大的转变,音色会慢慢接近竹管。
悠,ABS塑料,但悠的做工和国内塑料管的做工有很大的差别。悠在制作加了仿竹子纤维的长条纤维,悠的整体性能是相当不错的,但细听还是有一点闷的音色成分在里面。国内的塑料管,由于只是单一的材料注塑而成,没有加长条纤维,所以音色闷的成分相对又比悠多一些。
不锈钢管,日本有人在几十年前就有尝试制作尺八。从外形上来看,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为什么没有普及开,虽然我没有吹过,但个人猜想不锈钢管可能音色硬,不够细腻。
另外尺八的外径大小,以及外漆都对音色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内径曲线,如果外径过大,相对来说音色会闷一些,需要合适的竹材才能制作出性能良好的尺八。
由于尺八对竹材的要求非常高,不用补土的无地管这样的竹材非常少,大部分的竹材还是需要补土后才能磨出内径曲线的。补土技术在几十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工艺,现在大部分日本尺八制作者还沿用这一工艺在制作尺八。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竹管不补土,按竹材内径大小,做成最大的几段内孔,我们镶竹圈,镶好后,然后再磨内径曲线,或许这样的音色可以做到极致。
或许我们可以用做双层木管,外层用紫光檀类的材料(密度1.1-1.3左右,纤维细腻,接近于竹青层),内层用桃花芯木等材料(密度0.6-0.8左右,纤维相对粗一些,接近于竹黄层),通过合适的内外层厚度配比,达到乐器极致的音色。
好想法!不过难度有点大!
理论要经过实践与实战的验证,才能出个别人想扳你也扳不倒的真理。把上述的尺八一一的用科学的方法:示波器或者电脑下载个示波软件去验证才说出量化有指数或者图示数据。不是随便说说硬啊软啊脆啊闷啊……等等非量化的话语!打个比方说:竹管的比密度是在做了尺八前的几个前道处理后含水量还有多少?或者含竹油量还有多少?的状态下的比密度。众所皆知密度就是比重。一根竹子天然晾干三年,跟大苏打水煮三十分钟的密度是不是有差?其实要做此科学论述三十天也都讲不完!我又开始语无伦次了,说说笑笑,别为我个人的神经而去发神经。
音色(Timbre):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以上论述来自网上。
例如软木每秒能传五六百米,那歌口(音源)经过0.545米才用了0.001秒。而管内外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百多米(因温度不同,Si度不同)吹出后会变成压缩空气中的比密度而传到听者的耳朵。
当中台湾伤过少云师文松先生也有做过实验,把很多人的耳朵骗倒了。他先录几支后叫人猜。有几位前辈猜出的让人啼笑。唉!科学啦!希望少云师既然有心要更加精进做尺八,要每支用示波器测定后记录做为自己的功课。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物质的坚韧性的增大而增加,物质的密度减小而减少.如:声音在冰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快.冰的坚韧性比水的坚韧性强,但是水的密度大于冰.这减少了声音在水与冰的传播速度的差距.格式可写为:
c=ρ*C
c:声速
C:坚韧性(coefficient of stiffness)
ρ:密度